close

很久以前,不知道高中還小大一的時候,我曾經讀過愛亞的一篇文章,她說自己練習寫作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每讀完一本書寫個五百字左右的心得,文章出處已不可考,連是不是愛亞寫的我都不記得了,話說人的記憶真是奇妙的東西,記憶傾向固執地緊抓住內心認同的某個論點內化為思想與情感,我常覺得個人思想就像一鍋燉煮過頭的雜菜湯,所有的原始材料融化變成不明液體,如果可以讓這鍋湯呈現與眾不同的風味,那大概就離「具有原創性的學者/哲人/思想家/瘋子」的路途不遠了。

 

愛亞的叮嚀我謹記在心(雖然不確定是不是愛亞但姑且當作是好了),我也覺得這的確是磨練想法與文字敘述能力的一個小撇步,畢竟大筆一揮自有文采的天才實在少數,再加上我國高中時期就開始讀外國翻譯小說且深受影響(應該是從卡夫卡開始的吧我想),不只文采不佳,研究所時尚且被教授嫌棄中文語法很怪,交出來的報告好像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這樣....,本來自以為整篇報告洋洋灑灑下筆無礙渾然天成,但教授更正的滿紙紅字真是當頭棒喝,當下決定發憤圖強重拾愛亞的誠心建議;話說回來,這個「看完書寫五百字心得」已經變成我那些讓我成為放羊的孩子的新年新希望之一,就像每次發願要減肥、考英檢、學吉他、打毛線、考公費、學畫畫、健身、學瑜伽、第二外國語、聽完滾石評鑑500….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念頭,都是「頭燒燒尾冷冷」,每次下定決心之後大概寫個五六次就會把這件事忘記又去忙別的東西了,抽屜裡面因此塞了一堆只用了前幾頁的筆記本。

 

再者不管是寫什麼文章,教授的諄諄教誨總是在我耳邊不斷重複播放(研究所害人不淺),甚麼不可以空口說白話、一定要提佐證、資料來源要註明清楚、觀點不可過於偏頗….等等等,搞得我自己連寫個讀書感想都很累,真是典型的庸人自擾,我又不念博士、也沒以成為「學者/思想家/哲人/瘋子」為目標,難道就不能輕鬆隨性地亂寫嗎?

 

我心目中的理想書評是像唐諾、南方朔、張大春、楊照、陳芳明、郝明義、張鐵志等人那種旁徵博引、理性但不失溫度的文章風格(大推張鐵志,但剛剛猛然發現都是男作家囧),人因夢想而偉大,雖然無法達到博學犀利的境界,至少我對自己的一些要求,可以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盡信書不如無書,人總是不斷地被來源駁雜的各種資訊所影響,若無法對所見所聞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很容易就會成為媒體或企業或所有虛假權威操弄的對象,持續的閱讀與寫作是不被無謂的資訊與潮流淹沒的一種方法,不過閱讀、寫作、資訊焦慮、媒體操控、虛假的企業形象等等又是很大的命題了,我思考著在現代的世界個人要如何安身立命,而最終我也只能捧起書本,靜默架構一個無聲而純粹的想像世界。

 

原本自以為這篇文章可以寫得優遊自在,但我果然就是個想太多因而完全無法走諧星路線的傢伙,原來當諧星也是很講天份的啊哈哈哈!既然當不成諧星,那我只好縮回我的木桶裡繼續看書、聽音樂、繼續庸人自擾、憤世嫉俗,但我絕對不會講出「這也是xxxxxxstyle」這種話的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schanted 的頭像
    dischanted

    終結妄想

    dischan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