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惡意,非得置人於死?又是什麼樣的人,會成為兇手?這些問題,永遠都不會有定論,因為我們沒辦法穿透人的皮膚骨肉,看見那錯綜複雜的腦海與心眼裡面的抽象思維,我們沒有辦法果斷地判定眼前的人說出口的是真是假,即使夜夜與你相擁而眠的枕邊人,你的手貼著她的心臟感覺跳動,但還是無從得知那細微複雜的神經裡運作著什麼念頭。
幽微的惡意無所不在,像藏在棉花裡的細小的、閃爍的針頭,在不經意時刺痛那個無心碰觸的人,人們總是不明白,自己不過是這樣庸庸碌碌地過著平常不過的生活,卻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踏到那隱藏的針頭,或許是工作場所的同事一句充滿挑釁的言語、主管面前不利於你的竊竊私語、或許是在路上僅僅因為不小心眼神接觸就追上來要毆打人的青少年、也或許是埋伏在暗巷等待將你洗劫一空的盜匪、或許是不小心撞到人卻非要置傷者於死的砂石車司機、或許是那些看似憂國憂民實則蠶食鯨吞國家資源的政客,惡意無所不在,因此問「為什麼?」其實毫無意義,惡意的存在沒有目的,終結僅只為了快感,空洞的、自我毀滅式的、迎向沒有意義的虛空的快感。
《惡意》再度提醒了我,看不見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關於人性,永遠令人感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我讀的第一本東野圭吾是《流星之絆》,當時對我而言整個故事過於平凡無趣,差點就此對這個作家失去興趣,某天偶然在圖書館借到《惡意》,又讓我對他改觀了,因為是偵探小說,為免爆雷所以這裡就不敘述故事梗概,但不得不說《惡意》的故事情節相當簡潔卻不模糊,感覺像是一幅俐落的鉛筆素描,草草數筆卻充分勾勒出潛藏在人性底層的深深惡意,不讀到最後不會知道結局的安排更是令人驚豔;整體來說是本後勁很強的小說,即使闔上書頁許久,仍無法停止思考關於人性黑暗的種種,《惡意》的精彩讓我更期待其他頗受好評的作品,接下來該是補完《嫌疑犯X的獻身》、《放學後》、《白夜行》等作品的時候了。
以上書籍圖片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8797